当前位置:首页>资讯>智能汽车

汽车科技现状:自动驾驶发展缓慢,5G车用仍在探索……

收藏 阅读:
 
编辑:竹清风 来源:- 时间:2019-04-05 00:04

还记得2019年刚开年的时候,如果问什么是今年最值得期待的汽车科技,相信大多数人的答案都是自动驾驶和5G汽车应用。的确,象征着时代发展所需要的科技被广泛应用于汽车之上,作为从业人员,理应有所期待。

QQ截图20190405000156.jpg

 

那么当2019年已经过去了1/4的时间,这些备受期待的汽车科技已经发展到何种程度了呢?车企参与度又到底有多高呢?咱们不妨具体来看看。

01

 自动驾驶,真香?

 

对于自动驾驶,无论是汽车巨头还是互联网技术公司都对其抱有莫名的信心。从他们那儿,不断地有声音传出,声称自动驾驶车辆在2020年就能上路行驶。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车企L3级别自动驾驶车辆量产之路,并非坦途

近日,我国首份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年度报告出炉。这份由北京市发布的自动驾驶道路测试报告中,首次披露了自动驾驶相关企业,在2018年的路测情况。

QQ截图20190405000208.jpg

报告显示,2018年北京市共为8家企业的56辆自动驾驶车辆发放了道路临时测试牌照,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已安全行驶超过15.36万公里。

由于宝马、一汽、上汽、长安等车企拿到的并非北京的自动驾驶路测牌照,故而没有参与北京的自动驾驶路测。

单从参与的企业成绩来看,咱们的汽车企业无论是试车辆数,还是总测试里程,成绩都不尽如人意,全面落后于互联网科技公司。

看来,汽车企业要想单靠自己明年就实现自动驾驶车辆上路行驶,难度真的不小。

目前,我国很多车型的自动驾驶系统还处于L2级别,也就是通过ACC自适应续航系统+车道偏离系统实现了最初级的自动驾驶辅助。

对于更高的L3级别自动驾驶技术的车型进入市场,马拉车市认为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国内车企方面,包括广汽新能源、奇瑞汽车、红旗汽车、小鹏汽车等车企也只是公布了L3级别自动驾驶的量产车型的规划而已。

仅有长安汽车在2017年11月拿到美国加州无人驾驶路测牌照后宣布,将在2020年把无人驾驶L3技术投入量产。

▏我国自动驾驶发展缓慢,是有原因的

短时间内,我国自动驾驶就想有质的飞跃,显然不现实。制约我国自动驾驶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但最关键的有三点,分别是技术因素、政策因素和人才因素。

技术方面,自动驾驶汽车依赖于激光雷达技术,该技术赋予车辆查看周边环境的能力,同时利用激光来探查、测量并识别车辆周边的目标物。

QQ截图20190405000225.jpg

但现实情况,是这类传感器价格昂贵,制作难度大,也较难购得。

在政策法规的方面,美国与欧洲发达国家较为超前,目前已经形成自动驾驶的法规框架。而我国仍处于初步探索的阶段,适用于自动驾驶的交通法以及实施条例,相关机动车行驶的技术标准正在逐步的完善中。

当然谨慎为之,也是有好处的。至少我们避免了类似特斯拉那样频繁出现重大事故造成人员的伤亡。

同时,我国车企还面临着自动驾驶汽车研发人员严重匮乏这一困境。培养一名合格的工程师哪有那么容易,这是一个长期且不可能量产的事情。

受困于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国的自动驾驶之路还很漫长,目前也只能用探索阶段来概括之。

02

 5G车用,迷茫!

财通证券曾发文称,2019年我国5G的建设强度将大于预期,预计运营商的技术路线和设备确定进度都将会加快。

工信部部长苗圩也表示,2019年中国将进行5G的商用推广,一些地区将发放5G临时牌照,下半年大家就会用到像5G手机、5GPad 等商业产品。

仿佛所有的一切迹象都表明,5G商用正在提速前行,此时对于5G有着深度憧憬的汽车厂商应该是兴奋的。

毕竟在汽车网联化趋势的影响下,汽车的联网和通信功能变得越来越基础,而5G便是让这些基础功能得到保障的前提。

然而现实的情况,也并非那么理想。5G车用,仍然处在摸索期和迷茫期。从前年开始,不少车企就开始在此方面布局。

2017年11月,广汽与中国移动、中国华电开展在5G车载通信方面的合作;2018年5月,北汽集团与大唐移动进行了基于5G技术和无人驾驶技术的实地测试;同年11月,上汽与中国移动合作,宣布共同打造首款量产5G互联网汽车。

但时至今日,并未见成效。

原因很简单,虽然5G已经快到来了,但是纵观5G的整个产业链,还没有一个是预期可以获得受益的。

5G车用能带来多少新东西,是个问题。

在2018年,我国汽车产销双降,加之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不少汽车厂商也面临着成本考验。如果在现有产品上增加5G模块和技术的嵌入,也势必会增加整车的成本,进而车辆的价格也将进一步提高。

如果投入巨大的成本,所换来的依然是看看视频、上上网、用用导航,只不过会得到你肉眼无法察觉的提速和增加稳定性。

那么很遗憾,消费者是不会买单的。都不用细想就知道,车商推出5G互联版车型会比其他车型贵多少?

不可否认,5G会为汽车行业带来推力,但只有推力逾越企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成本与“门槛”,才能实现商业模式完成的闭环。

 

更何况我国5G技术应用正处于发展初期,被车商寄予厚望的汽车自动驾驶也处于概念阶段,产业的不成熟使得相应的法律条款也几乎处于空白。而一旦涉及到安全事故等,法律法规的不明朗也将成为其发展的一个瓶颈。

5G的商业化是5G技术大规模应用的信号,但这并不意味着,5G技术商业化条件的成熟。作为迫切需要5G通信来更好地实现车联网、无人驾驶的汽车及相关企业,当5G来时,一系列的考验也随之而来。

所有的这一切,也正是5G车用很多仍停留在PPT之上的原因。

马曰:

自动驾驶和5G车用被看作是最受期待的汽车科技,这点无人否认。但我们应该明白,这些汽车科技正受多种因素所制约其发展,要想真的普及和见到成效,必然需要渡过一个非常漫长的摸索期。短期内,它们不过是人们刻意催熟的一颗果实罢了。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手机版二维码】

相关阅读
在线汽车投诉 在线购车咨询
自主原创
本周本月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