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专家专栏

何海明:造车技术门槛降低 自主品牌营销更有优势

收藏 阅读:
 
编辑:zhuqingfeng 来源:汽车咖啡馆 时间:2018-08-11 07:08

编者按|8月10日,第15届中国汽车营销首脑风暴在乌鲁木齐举办。本届乌鲁木齐峰会以“执两用中 宁静致远”为主题,汇集了汽车行业数十位营销首脑,就当前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以下为中国市场学会(汽车)营销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传媒大学教授何海明在主题为“五年后/十年后”互动研讨上的精彩发言。

钟师(主持人):未来十年中国汽车产业会有哪些变化?哪些变化是颠覆性的?

何海明:我认为消费者需求发生了变化。消费者的身份感和品牌背书现在在弱化,过去非要开个奔驰、宝马,现在可能也不见得有这个需求了。另外,从造车方面来讲,整个技术门槛在降低。我去过很多汽车企业,越是好车,流水线和核心部件越全是引进的,我没看出它到底有什么核心竞争力。

到底是产品之争还是品牌之争、服务之争?这是我的疑问。未来核心主机厂的地位会下降,就跟现在买电脑一样,要看它的配置,而不是说戴尔的还是惠普的,这个没有意义。

钟师:3000万这个坎是不是中国汽车市场的天花板?未来几年我们到底是微增长还是负增长?

何海明:关于三千万辆还是四千万辆在我看来也没什么意义,要看是什么样的车。如果是智能、无人驾驶汽车这些颠覆性的产品需求增加,就突破了现有天花板。如果仅仅靠简单组装,市场多增加五百万、一千万,大家来分这个蛋糕,这个没有多大意义。

我们的目标是盈利增加,而不是车辆数量的增加。现在宝能开始造车,董明珠开始造车,贾跃亭造车,李彦宏也造车,他们原来都是汽车行业之外的。这会给汽车行业带来很大变化。我们要跳出现有的造车企业来考虑问题。将来,我们的价值可能很多体现在服务的价值上,在一系列配套设施的价值上,而不仅仅是把车造出来卖给消费者。

钟师:未来自主品牌是持续快速往上走,还是通过马太效应把比较弱小的品牌末位淘汰,再跟合资企业PK?

何海明:我看好自主品牌,有两个原因,一是在全球范围内车的技术门槛在降低,现在造车不是特别难的事情,外行敢于进入。另外,技术壁垒打破的时间在缩短,一种新技术在全球乃至全国被模仿的时间非常快,中国一批工程师队伍在逐步健全。原来两大央企和几大国企既有自主品牌也有合资品牌,现在的发力重点显然在自主品牌上。这种情况下又有一批民营企业的自主品牌,他们在营销上更加本土化,更有优势,这是自主品牌的销售份额上升的原因。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手机版二维码】

在线汽车投诉 在线购车咨询
自主原创
本周本月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