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国最南端的深圳,一辆辆无人电动巴士正在测试前进。在相隔几公里的坪山区,一辆辆崭新的电动车正在出厂,销往世界各地。在珠三角、长三角,不同背景的造车势力正在发起一场变革时代的造车运动。
大洋彼岸的美国也同样被波及,如今比亚迪纯电动大巴已经遍布美国30多个州,成为美国电动大巴市场具有垄断地位的品牌;在美国硅谷和底特律两座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心拔地而起,这是北汽全球性研发布局的重要根据地……
国产汽车的新能源时代来了
谈到国产汽车,在国际上向来没有什么话语权,大家更愿意追求奔驰、宝马等国际品牌。然而如今,伴随着中国大国崛起之势,国产汽车正在改写历史。中国没有对外汽车的可持续性出口历史,将终结。
这次美国畏惧了,发动了史上最严格贸易战。车企焦虑了。在外,有美国打压,在内,燃油车被淘汰的时间表如同一把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2018年4月1日起,我国正式实施《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油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俗称双积分政策)。其中,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从2019年开始设定。双积分是指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积分,以及乘用车企业新能源汽车积分。政策强制要求新能源汽车的生产量或者进口量必须达到一定比例。
双积分的出台要求大型车企必须马上着手新能源车,同时调整自己大排量车产量。比如长城最大产量的H6,2017款1.5T AT排量,卖一辆就产生-1.3分。所以要求大排量燃油车企——要么必须多生产小排量汽车,产生正积分抵消负积分;要么购买其他新能源车企的正积分。
2017年中国汽车销量达到2887.89万台。作为汽车销售大国,中国也成为世界新能源汽车的最大试验田。据测算,中国新能源车企已经达到200多家。对于中国传统车企来说,上有政策天花板,前有特斯拉、宝马等知名外企堵截,后有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等新路追兵。
新能源造车的道路上危机重重,各大传统汽车厂商丝毫不敢怠慢,纷纷登上了新能源的快车道。从生产销售到外部合作再到海外扩张,国产汽车正在发起一场“跨界+全球化”的新能源运动。
转型新能源迫在眉睫
双积分政策已迫在眉睫,扩大新能源汽车产销乃当务之急。但这并不容易,新能源销量上升的同时,上市车企正在遭遇利润下滑和投入过大导致的现金流紧缺等问题。
2018年1-2月,国内汽车产销环比同比均呈下滑之势,新能源汽车却保持高速增长。1月至2月,新能源汽车生产81855辆,销售74667辆,同比分别增长225.5%和200%。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6706辆和50253辆,同比分别增长168.4%和164.3%。
2018新能源汽车2月销量
2018新能源汽车2月销量
比亚迪之所以在销量上有优势,是因为其是发展新能源汽车最坚决的车企之一。
数据显示,2017年1-10月份,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售82859辆,总销量位列第一,覆盖200多个城市,提前两个月完成全年市场目标。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赵长江表示,2018年比亚迪新能源车销量目标为20万辆。
在比亚迪的一次内部会议上,董事长王传福也强调了比亚迪新的定位——“新能源整体解决方案开创者”。在2025年左右,比亚迪要整体实现万亿元营收的规模。
期望美好,但是从比亚迪最近发布的2017年度财报看,2017年比亚迪实现营收1059.8亿元,同比增长2.34%;而针对上市公司股东而言,净利润为40.6亿元,同比减少了19.7%,相比2016年骤降近两成。
利润的下滑主要来自于传统燃油汽车业务收入的减少。数据显示,2017年比亚迪传统燃油车销量仅为29.6万辆,同比下降25.39%,出现大规模下滑。尽管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比亚迪销售11.37万辆新车,同比上升13.4%。但其下滑程度远超过了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销量的增幅。
在转型的档口,比亚迪这种新能源老司机都在忍受阵痛,更何况转型较慢的车企。2018年对于汽车企业来说确是严峻的一年,传统燃油车已经市场饱和,新能源之战却迫在眉睫。。
3月末,吉利汽车(HK.00175)发布2017年财报。数据显示,2017年该公司总收益增加73%至927.61亿人民币,实现利润106.34亿元人民币,增长超过108%。吊诡的是,财报公布当日下午港股收盘,吉利汽车股价却应声大跌6.18%。
资本市场是最敏锐的,从财报中不难发现,2017年吉利汽车投资活动和融资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为负数。这表明在其正常的业务买卖过程中,盈利的资金很大一部分,被其投资和融资活动所消耗。财报显示,2017年吉利汽车因投资产生的现金净流出增长惊人。其2017年投资现金净额为119.11亿元,较2016年25.57亿元增长3倍还多。
如此大规模的投资主要用于四大板块:购入物业、厂房及设备投入34.51亿元,增加无形资产39.49亿元,投资合营公司37.5亿元,收购附属公司17.28亿元。
吉利已经开始忍痛扼腕,全力铺设新能源基础建设,两会上董事长李书福的狠话验证了这个布局:“2020年吉利汽车90%的销售为新能源汽车”。
在业界看来,这样的话难免会成为李书福放的一颗“卫星”,要知道吉利到2020年的计划销量为200万辆,这意味着其中新能源车型占到了180万辆。
下决心的还不止吉利,长城最近宣布计划在2025年销售200万辆汽车,其中70万辆将是电池电动汽车,占到年销量的三分之一多。同时,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透露,到2020年长城计划投入200亿元研发电动汽车。
业内共识是,停止售卖传能燃油车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但在停售传统燃油车的具体时间表上,仍在研究。一些国产品牌已经率先宣布退出燃油车的时间表:长安汽车2025年,比亚迪2030年,北汽集团2025年。(文末附国产汽车新能源策略)
合作共享多元化策略
仅仅扩大产量很难在新能源领域站稳脚跟。新能源时代已经不同于传统的造车时代,“闭门造车”时代已经过去,未来是互联网、人工智能、新能源相结合的汽车时代。对此各大品牌商也在寻求模式、技术和品牌上的升级。
(一)模式升级:与共享汽车合作
2016年《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两部法规出台,从国家法规层面首次明确了网约车的合法地位。这给新能源汽车刮了一阵东风。
以目前的私家车保有量来看,车企仅仅聚焦于私家车销售显然已经饱和,与网约车合作成为趋势。
在网约车领域,北汽可谓动作频繁。2018年3月7日,北汽集团与滴滴出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新能源汽车运营、大数据应用、出行服务、定制车及充换电等领域开展业务合作。仅仅过了三天,北汽新能源又再次与共享汽车PonyCar签署战略了合作协议, PonyCar2018年将新增北汽新能源汽车3000台,用于共享汽车的推广运营。
政策上的新能源“不限购不限行”提高了新能源网约车运营率。而网约车新能源布局也促进了新能源汽车发展,传统车企与网约车平台合作带来双赢。但也有质疑声音。
有业内人士担心,这样会助长共享汽车骗风投,传统车企骗补贴的问题。“一是共享单车火了,风投见共享就有加分。二是,共享电动都是老头乐车型,很多车企拿了补贴就赚钱,车直接扔了都不亏。”
(二)技术升级:与科技公司合作无人驾驶
2017年百度宣布与奇瑞在车联网、高度自动驾驶、无人驾驶等方面展开合作。这并不是百度和奇瑞的第一次合作。在2016年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百度曾经和奇瑞联手展出了L4级无人驾驶汽车。
与此同时,比亚迪也在布局无人驾驶。2018年1月10日,比亚迪牵手华为在银川实现中国首条无人驾驶的跨座式单轨线路通车。按计划,银川云轨无人驾驶系统将于2018年第二季度投入市场试运营。
王传福认为,无人驾驶在轨道交通领域的法律法规,要比汽车容易些,因为它是独有路权,不会影响行人的安全。
2017年12月初,广汽集团与科大讯飞合作。由科大讯飞提供汽车相关的软件开发、语音云服务、信息服务、大数据分析等方面的支持。广汽集团看重的是科大讯飞在智能语音方面的优势,希望可以借此形成有广汽特色的车载智能终端。
百度、华为和科大讯飞等科技公司加入到新能源汽车行列,品途商业评论(ID:pintu360)认为传统厂商借助科技企业可以节约造车成本,提升车辆的品质和服务。如今新能源汽车早已经不局限在汽车制造上,它成为一场全产业链的探索,以互联网公司、科技巨头为代表的强势力量,正推动产业的进一步升级。
但传统车企仍然对互联网公司心存芥蒂,比如吉利和百度。有报道称“吉利汽车旗下全部车型均将搭载最新高德地图车机版”,但这句话明显是在挑事,给人一种百度地图和腾讯地图出局的错觉。
3月17日全国政协第三场“委员通道”上,李彦宏对着话筒点名怼了李书福:“前几天李书福讲未来传统车企只有两三家能生存下来,我认为李书福没有注意到开发平台的存在,未来因为有了开源和开放,很多车厂都能拿到最新的技术。”
汽车从业者对品途商业评论透露,“互联网公司和车企在相爱相杀。互联网公司反手进门,成为汽车行业的主人,最后店大欺客事件屡屡上演。要小心这些披着技术外衣的‘狼’。”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