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说不练那是假把式,光好看不好用,那是花把势,对于用车的诸位来说,好看同时好用才是王道。但实际的情况是,把这两点结合起来并不容易,我们使用的量产车上大都是两者妥协的产物。作为设计的最高境界,能做到设计合理,并且富于艺术感的例子其实不多。不过在略显浮夸的北京车展上,倒是有几个脑洞大开的细节设计令人眼前一亮。
大众T-Prime GTE Concept 垫子变篮子
大众在本届北京车展上全球首发了T-Prime GTE Concept概念车。各种炫酷的屏幕和触控板布满了车内的空间,其实大众在早前的一系列GTE概念车上,这些装备并不稀奇了。而我看到的亮点在行李箱的地板上。
看似普通的一块地板上的垫子,当拎起来发现原来是一个网状的手提袋。都说“包”治百病,今年最流行的爆款包据说就是菜篮子包。或许除了宾利,马丁配的各种高大上的箱包以外,这个可以算是以设计取胜的经典案例。当从地板上将一块普通的垫子瞬间变成一个有型的手提袋时,逼格马上爆棚。你就是汽车圈里最会混时尚圈的银。
极简主义的流行,对于汽车设计的影响在于去掉繁复的装饰和视觉干扰,同时还能有出其不意的功能性,而仅仅是一个像魔术式的变化,就足以成为一部车的点睛之笔。大众T-Prime GTE Concept有着各种LED装点的炫酷外形,全触控模式的操作界面,以及未来大众SUV的进化方向 ,不过这些都难掩这项设计的精妙之处。
特斯拉Model X 鹰翼门不惧窄车位
特斯拉开创了纯电动车的很多个第一,包括这款在北京车展上亮相的纯电动SUV车型model X。而且在一款SUV上采用了鹰翼门的开启方式,也是蝎子拉屎毒(独)一份。
鹰翼门的独特结构使第二、三排乘客即使在狭窄的泊车环境中也能轻松进出车厢,与传统 SUV 车门和 MPV 滑动门相比,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鹰翼门采用双铰链设计,开启时先向上升起,之后向外展开,车身两侧各需 30 厘米宽的空间,乘客可由前后两个方向进入车厢。当两侧宽度很窄,车门能够收缩展开的幅度,适应更窄的车位。此时车门双铰链就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仿佛是鹰缓缓收起翅膀。
这两年互联网造车,高科技企业造车的理念跳脱出传统汽车的框框,一切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思路,使得汽车变得越来越智能和人性化,特斯拉在这方面的表现相当突出,一对鹰翼门并不是首创,之前奔驰早就在300SL上实现,但特斯拉可以在这项设计基础上实现更多的功能与便利性,不得不说用户思维的胜利。
乐视Le see 柔性座椅随“脊”应变
本届北京车展上,乐视是最具代表性的非传统汽车制造企业参展商之一,主角当然是Le see概念车。说是概念,其实在互联网公司造车大潮兴起的今天,概念距离量产也就是咫尺之遥。抛开那些可以与互联网相关的黑科技,倒是人机工程与智能的结合更有意思。比如后排座椅的多层叶片设计。当我看到后排座椅一层层叶片的结构,不禁要问:难道后背靠在上面不会硌得慌吗?
好了,真正的原因远比我们看到的有说服力。后座的设计灵感之一来自中国南方的梯田,而高科技材质可以根据每个人的脊椎形状调整出最舒服的姿态,坐进座椅时可以充分贴合身体的曲线,同时座椅可以记忆每个叶片的状态。至于是哪种高科技材料,乐视并没透露。据以推测材料的质地应该非常柔软且很有韧性。
此外,后排车门内饰板与后座浑然一体,并设有隐藏的扶手,在充当扶手的同时,也可以作为无线电磁感应充电器。个人以为乐视打造的车联网系统的精巧之处远不如后排座椅的奇思妙想。它让我看到了只有在科幻影片里看到的技术。当人机工程与智能科技联系在一起,给汽车以更多的可能性。
相信北京车展里脑洞大开的设计并不只是这几个款车型,我只是在有限的时间里看到了一些天马行空的创意,再结合了设计,工艺和技术之后,他们对于未来得意义是我们可以很快在量产车上见到他们,并真正地为我们带来方便的出行生活,相信实现起来并不是太遥远的事情。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