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共销售1052.9万辆,同比增长20.5%,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3.2%,比上年同期提高2个百分点。这一年,是自主品牌乘用车年销量首次超过千万辆大关,创历史新高。
其中:中国自主品牌轿车销售234万辆,同比下降3.7%,占轿车销售总量的19.3%,比上年同期下降1.4个百分点;中国自主品牌SUV销售526.8万辆,同比增长57.6%,占SUV销售总量的58.2%,比上年同期提高4.8个百分点;中国自主品牌MPV销售223.8万辆,同比增长19.9%,占MPV销售总量的89.6%,比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详见下表)
2016年国内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一览表 | |||||||
类别 | 2016年1-12月 | 2016年12月 | |||||
累计销量(万辆) | 同比 | 市场占有率 | 单月销量(万辆) | 同比 | 市场占有率 | ||
细分市场 | 轿车 | 234.0 | -3.7% | 19.3% | 23.5 | - | - |
SUV | 526.8 | 57.6% | 58.2% | 70.8 | - | 65.4% | |
MPV | 223.8 | 19.9% | 89.6% | 24.4 | - | 89.8% | |
微客 | 68.3 | -37.8% | 100% | 6.4 | -32.6% | 100% | |
自主乘用车合计 | 1052.9 | 20.5% | 43.2% | 125.1 | 20.7% | 46.8% | |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自主汽车网制表(www.zizhuauto.com) |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SUV对自主品牌销量的贡献已经远远超出了其他车型类别,恰好相当于轿车、MPV、微客三者之和。也就是说,SUV车型在自主乘用车中已经稳稳占据了半壁江山,成为自主品牌开拓市场的中坚力量。
事实上,自主与合资,此消彼长,在轿车市场,却是由合资品牌牢牢掌控着,自主轿车市场份额已经出现连年下滑。
因此,我们不仅要看到成绩,也应该看到不足。与合资相比,自主有哪些优势,有哪些短板,只有取长补短,才能稳步发展。
自主品牌严重偏科SUV 上市新车占比高达65%
根据盖世汽车的统计显示,2016年自主品牌上市新车中共有43款SUV车型,占比约为65.1%;而合资品牌为15款,占比约为28.8%。而以长城哈弗H6为首的自主品牌车型热销,也预示着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SUV热依然没有消退。
2017年,中国自主品牌的发力点依然更多的是在SUV领域,如长安CS95、CS55,广汽传祺GS7、GS3,江淮瑞风S7、宝骏510、上汽名爵ZS、一汽奔腾X40、长城WEY-W01、吉利LINK&CO 凌克01,等等等等,都预计将在2017年上市。
十万元仍是自主天花板 占比高达85%
统计数据同时显示,2016年自主品牌上市发售的66款车型中,有56款车型的售价区间在十万元左右,其占比为84.8%,在这个价位区间合资品牌共有12款,占比为23.0%。
不可否认的是,自主品牌无论是长安还是长城亦或是吉利,其热销的轿车产品多数集中于10万元以下,SUV则多数在12万元以下。
价格低也意味着利润低,更会导致车企陷入“增产不增收”的怪圈。因此,寻求向上突破的高端化路径,仍是自主品牌坚持不懈努力的方向。
自主品牌节能靠小排量 合资品牌更重涡轮增压
统计发现,2016年自主品牌新上车型中共有56款车型排量在1.6L及以下,占比84.8%;而合资品牌有30款,占比为57.7%。
同时在2016年自主品牌新上车型中有38款车型搭载涡轮增压和双离合变速器,其占比为57.5%;而合资品牌中共有35款车型搭载涡轮增压和双离合变速器,占比为67.3%。
2016年在购置税减半政策的刺激下,中国汽车产业迎来了一波小排量化,尤其在排量税的加持下越来越多的合资品牌也加入到“小排量涡轮增压+双离合”的动力系统中。
(作者:郑雪芹)
【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