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自主原创

跨国巨头掌控市场 自主品牌汽车境况堪忧

收藏 点击:
 
编辑:郑雪芹 来源:自主汽车网 时间:2016-07-21 17:07

近年来,汽车业内的专家学者通过先后走访奇瑞、江淮、广汽、北汽、长安等汽车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和诊断,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进行互动和交流。我们看到了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取得的显着成果,了解到了汽车企业对发展自主汽车、走汽车强国之路的期盼和诉求,并对汽车产业如何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从国家战略设计到具体战术实施建言献策。同时面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本土汽车企业的艰难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多方面的硬性短板,我们也深感忧虑。专家们认为,建设汽车强国已十分紧迫,真的到了在求真务实的基础上,经过科学论证,发挥国家体制优势,认真加以解决的时候了!

跨国巨头掌控市场 自主品牌汽车境况堪忧.jpg

一、中国汽车产业现状与问题

1、2015年中国汽车(轿车)产业现状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5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实现2450.33万辆和2459.76万辆,其中轿车销售1172.02万辆。中国汽车产销已经连续七年蝉联全球第一。

自从2010年起至今,中国自主品牌轿车销量持续萎缩,2015年,中国自主品牌轿车销量仅为243.03万辆,所占市场份额已经低至20.7%;2016年前5个月,自主品牌轿车销量持续下跌,累计实现89.1万辆,比去年同期下降17.7%,市场占有率更跌至19.2%,而同期仅德系一家在中国市场的销售份额就达到19.60%。

与自主品牌增幅和市场份额持续下降形成鲜明对比,外资品牌则持续发力,2015年,德系、日系、美系、韩系和法系市场份额均有不同程度增长。以德国大众为例,2015年,大众汽车在中国的销量为354.9万辆,大众公司2015年在国际范围内的销量为993万辆,销售业绩主要来自于中国市场。

2、全球第一产销大国背后的隐忧

由于国内各车企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注意力基本集中于产量和销量的扩张,长期忽视对技术尤其是核心技术的掌握和开发,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汽车生产企业整车技术在发动机、变速箱、汽车电子及整车设计上有着明显的代差。汽车零部件问题更为严重,零部件工业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已经形成六大生产区域,100多个产业园区,2万多家企业,产值超过2万亿,但发动机管理系统、动力匹配系统、安全控制系统、自动变速器等方面的核心技术和核心零部件全被跨国公司垄断,80%以上的零部件市场被具有外资背景的独资和合资企业控制。国内大量的零部件企业仍处于散、弱、低的状态,无论是核心技术的掌握还是生产技术手段都无法与外资品牌企业抗衡,在外资品牌企业的强势挤压下艰难求生,难以和国内整车生产企业形成系统固定的产品衔接关系。

目前,中国挂牌的汽车企业大大小小有168家之多,具有整车生产资质的企业(集团)70家,零产销和产销不足千辆的“壳公司”企业(集团)占了所有整车企业(集团)的一半还多。由于缺乏有效管控,中国汽车产业集中度与世界第一产销大国身份严重不符。据最新的统计资料,来自德、日、美、韩、法、意、印、瑞、台等8国一地区共22家大小跨国公司带来70余个品牌,加工装配了近100多种不同规格型号的汽车产品,占据了中国80%以上的市场。据中国社科院2011年竞争力报告披露,中国汽车合资企业所生产的利润95%被外方拿走,中方只有区区5%,这与我们世界第一汽车产销大国的地位实在无法匹配。

这种危险的局面如果不尽快改变,中国汽车产业会在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中逐步沦为附庸,最终丧失自己独立存活的能力,中国的经济安全和核心利益将受到极大的损害。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央为中国汽车产业合资提出“引进、吸收、消化、创新,在八到十年内形成自己生产能力”的原则。几十年来,中国汽车企业从合资中学到了现代汽车生产方式,但“引进、吸收、消化、创新,在八到十年内形成自己生产能力”的初衷却基本没有实现。

3、自主创新缺乏竞争压力

自主创新的主力军应该是国家多年投资建设的大国企,目前这些大国企均已和一个或几个跨国公司合资,以组装为主生产汽车,依靠国家政策保护,缺乏竞争压力。这些企业的中方主要领导由国家任命,在有限的任期内,承担着为企业创效益,为国家缴利税的重担。如果在任期内为自主创新大规模投入,短期内不能见效,企业利润和效益大幅下滑,对上对下都无法交代。在他们的任上,效益成为压倒一切的最高目标,不去自主创新也不用承担什么压力,更不用去冒投巨资研发核心技术产品的风险,对外资品牌形成技术依赖,创新动力与创新能力日益弱化甚至消退。

核心技术是一个从研发到不断改进提高的动态过程,这个动态的过程绝非花钱所能买来的。纵观各大车企,由于受制于合资和外资企业掌控,自主创新发展核心技术多停留在口头上和文章里,各大车企的研究院、发展中心比比皆是,但时至今日,真正在“核心技术”上取得成果的不多。

今天的中国,汽车保有量达到1.72亿辆,汽车产销超过2450万辆,已成为名副其实“架在车轮上的国家”。面对汽车产业核心技术掌控的严重缺失,如果不自主创新,则意味着将汽车的方向盘交给跨国公司,国家的利益与经济安全难以确保。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建设已经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

跨国巨头掌控市场 自主品牌汽车境况堪忧2.jpg

4、自主品牌境况堪忧

自主品牌汽车是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自主品牌车企是中国汽车产业实践自主创新的排头兵与突击队。从上世纪80年代起,吉利、长城、奇瑞、比亚迪、沈阳金杯等自主品牌车企开始崛起,经过10年左右的发展,到2008年实现了三分天下有其一。我国汽车“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出口总额要达到850亿美元,年均增长20%。到2020年要实现汽车出口贸易额占世界汽车产业10%的目标。2012年中国汽车出口超过100万辆,2015年汽车累计出口72.82万辆,尽管有所退步,但汽车出口全部是由自主品牌车企实现的,大型国企全部缺位。

虽然拼劲十足,但这些自主品牌车企先天不足,核心技术缺乏,品牌口碑尚待建设。在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上,自主品牌车企惨淡经营,步步为营,依靠中低端和小排量车型,维持着近三成的国内轿车市场。自2011年以来,外资与合资品牌车企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对自主品牌全方位打压,造成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间进一步缩小,生存环境持续恶化。

技术优势和品牌口碑建设非一日之功,自主品牌车企虽然已经发展到一定规模,但不得不看到,在技术水平、技术储备以及品牌影响力上,与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尚有明显差距。

5、市场控制权为跨国公司掌握

跨国公司通过遍布全国的三万余家4S店的营销网络,在产品供应、核心技术、销售网络、配件供应、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形成了商业垄断。

跨国公司给什么产品就只能销售什么产品,规定什么价格就只能销售什么价格,国内的经销商彻底丧失了自主销售权和独立经营权,跨国公司通过“授权”从产品渠道上彻底地控制国内汽车经销商,从而获取了中国汽车市场的绝对控制权、话语权及议价权。

6、缺乏科学、稳定、统一的管理

一是目前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情况非常严重,成为实施有效产业管理的最大障碍。对汽车具有管理权限的国家部委居然有12个之多,缺乏总体战略和通盘思考,缺少统一的目标和明确的方向,也导致法规标准时有重叠甚至互相矛盾,缺乏系统性和可操作性,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如汽车产品认证,公告认证有49项检测,3C认证有47项检测,其中竟有44项完全一样。

二是政府对“该管什么、不该管什么”思想上还不明晰,行动上还不到位。简政放权不能什么都放,更不应该一放了之,该管的还是要管起来。

三是立法不准、执法不严,两者相互交织,导致很多原本出发点正确的产业政策和法规无法收到应有的效果。有些政策立法时战略高度不够,前瞻性不足,如商用车排放问题,国四标准前后三次延期实施,累计推迟了4年,而理论上早就必须满足的国三标准,也有很多车实际并未达到。如此立法和执法,不仅伤害国家的公信力,也让汽车污染控制难上加难,更让真正投入减排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的企业蒙受损失、丧失信心。

跨国巨头掌控市场 自主品牌汽车境况堪忧5.jpg

(作者:无)

提示:支持键盘"← →"翻页

【手机版二维码】

版权声明:本文系自主汽车网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并加上指向链接:http://www.zizhuauto.com ,谢谢合作。
相关阅读
在线汽车投诉 在线购车咨询
自主原创
本周本月热点新闻
关于网站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隐私保护 免责声明
网站条款 关于我们
帮助导航
服务中心常见问题
积分兑换网站地图
意见反馈手机应用
常用工具
汽车报价车型对比
品牌查询商家地图
购车工具咨询低价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010—52834409
微 信:自主汽车
整车广告:mail@zizhuauto.com
Copyright ©2022 zizhuaut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新儒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2048494号-2

提供国产汽车报价、国产车品牌大全、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与国产汽车销量数据!
了解更多自主品牌汽车及国产车有哪些品牌来自主汽车网。(北京博悦幕尚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7020023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