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汽车行业的“缺芯”事件引起了业界的极大担忧和不安。芯片缺乏影响了近期汽车行业,德国车企 - 大众集团、零部件巨头 - 大陆集团以及博世集团陆续发布预警,由于全球汽车芯片缺乏,有影响汽车生产的可能性。其中包括随着市场恢复带来需求增加的中国市场,这种影响将维持到明年。最先发声受到生产影响消息的是中国销售额最高的两家车企: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根据报导,由于包括汽车芯片在内的电子部件等核心零部件的不足,一汽-大众、上汽大众的有些工厂和个别车型协调了生产计划、短期内减少生产班次或暂停生产。“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某些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到了几个特定汽车电子组件的芯片供应。而中国市场的全面复苏也推高了要求,使得形势更加严峻,有些汽车生产面临中断的风险。”
汽车行业面临危机
关于大众中国方面的响应,坦诚的说汽车芯片缺乏已经对大众带来的巨大挑战。但是受到影响的可不只是南北大众。“而是影响了整个汽车行业,不止是南北大众,而且还至少吉利与两个本田(即东风本田和广汽本田),这都是停产影响的。”在12月6日,一家跨国汽车零部件公司中国区高层管理透露。将从12月开始,汽车芯片缺乏的问题将会更加恶劣,所有的汽车公司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一些车企明年上半年的排产计划甚至会被影响。多位Tier 1企业人士表示,对于芯片工厂产能不足的问题,短期内很难解决,至少会持续半年行业内芯片缺乏的形势。
“缺芯”形势如何?根据报导,此次芯片不足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应用于ESP(电子稳定控制系统)的MCU(微控制单元)。
汽车行业该怎么做
在中国市场,一般车型10万元以上的,ESP特别是中高端车型都会配备。它是汽车主动安全系统的一部分,作用是起到防侧滑。另一类是ECU(电子控制模块)中的MCU。汽车各控制系统中广泛应用ECU,被喻为“行车计算机”。Strategy Analytics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车载MCU安装人数已经超25亿。恩智浦、英飞凌、瑞萨电子、意法半导体、德州仪器是全球车载MCU的前5大供货商,占据着整个市场半壁江山。
其实问题就是产能规划和市场预测的,主要问题是OEM(汽车主机厂)和Tier 1(一级供货商)”。汽车行业有人说。全球车企都会受到影响,只不过表现优异的只有中国汽车行业,需求急剧增加导致了而供给不足,先暴露了出来问题率。并且,话语权由Tier1掌握着,想要调整供货商体系对于车企来说难度很高。就拿用车身控制EPS为例,不仅结构复杂、而且集成功能多、所以价格也相比起来也很昂贵,因此研发周期测试周期是最长的,如果预批量的芯片供应不上,那正常的生产就会出现麻烦。
汽车行业的规划
将提速汽车芯片自主化!根据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的数据,2019年中国自主汽车芯片规模仅为世界的4.5%,中国汽车用芯片进口率已经超过90%,过度依赖进口的关键系统芯片有先进传感器、车载网络、三电系统、底盘电控、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自动驾驶等。例如,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价值仅次于动力电池,不过98%以上需要从国外进口,而且价格却是国外的1.2倍至1.8倍。控制了全球八成以上的IGBT市场份额的英飞凌、瑞萨、安森美、仙童、东芝等外国企业。所以我们可以预料到,除传统整车“三大件”外,整车制造商的头等大事就是建立自己的“芯片”供应链!随着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升级,未来智能汽车的核心将成为芯片,自主厂商有望迎来在车规级芯片投入加速期。那么接下来,让我们具体看看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如何布局。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