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2020年真是特殊的一年,黑天鹅频飞,灰犀牛常出,整个世界都变得躁动不安。在波诡云谲的市场环境中,车企也面临着变革转型的历史节点。
向哪转型?
随着汽车与科技产品的融合越来越密切,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逐渐来临。车企之间的核心竞争力不再是以硬件为主的制造能力,而是转向了以软件为代表的科技研发能力。也因此,“从传统汽车公司转型成为一家科技出行公司”成了最近几年汽车圈中最流行的说法。
远到通用、福特、大众、宝马、戴姆勒等汽车巨头,近到自主品牌长城、长安、吉利等也都曾提出要转型成为一家科技公司。为此他们也不遗余力、不惜代价的做出许多努力,但令人遗憾的是,直到现在,至少在外界的印象里,仍被看作是“传统汽车制造企业”。
毕竟,大象转身是异常难的,他们所需要的不仅是巨额的资金,还要收购顶尖的科技公司、召集科技人员、成立新的部门……甚至还要面对自身体制所带来的阻碍。就比如大众在转型的路上,该集团CEO迪斯被削权,甚至迪斯还要面对不续约的风险;还有通用去年因转型而导致工人罢工,造成近20亿美元的损失。
事实上,比起踩对风口,更令外界担心的是,车企能否找到风口。就在此前广州车展上,笔者采访的一位车企高管坦言的表示,自己也并不是很清楚科技公司究竟是该怎么搞。
即便如此,车企对于转型的决心并没妥协和改变。而且,在汽车圈也形成一个越来越清晰的共识:能否转型成为科技公司,将决定他们未来是否有资格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特斯拉在市场中的高歌猛进是最好的证明,也成为车企们转型科技公司的目标。毕竟,特斯拉是汽车圈内唯一一家可以称之为科技公司的企业,不是说它的市值、股价以及马斯克有多高调,而是其背后的研发流程与组织架构以及人事管理方面与当下其他车企是截然不同的。当然,产品方面在科技方面也确实有目前车企们暂时没有到达的高度。
就这样一家小小的公司,对于整个汽车行业来说是能够产生颠覆性的。因为被称之为“传统汽车制造企业”在“新四化”浪潮下没有丝毫话语权。
按以往的发展规律来看,转型有两种模式,一种是自我革新,这是对于已经在市场上盘桓很久的企业;另一种就是没有任何背景的重新开始,也就是现在兴起的、宣称要做“中国特斯拉”的造车新势力们。
这里要讲一下互联网公司和科技共司的不同。互联网公司的本质是垄断,就比如现在铺天盖地的网上买菜程序挤占了卖菜商贩的生存空间,再比如网上购物的出现抢夺的是实体店铺的生意。而科技公司是具有创造、建设性的,是以用户思维为导向,去中心化的企业。
以目前车企所作的转型动作来看,就是给汽车联网,给汽车通电,依然是基于传统的车企构架下进行的。企业没有摒弃传统的构架,无论在找多么专业的技术人员,投资再多的金额,收购再顶尖的技术公司,即使当下看似转型有所苗头,但未来势必会有更大的阻碍。
毋庸置疑,未来车企的江湖地位,最终看的还是谁能够在科技方面转型彻底。在这个你方唱罢我登场时代里,各路玩家纷沓而来,各有各的阵地,各有各的角色和戏码。洪水泛滥,如何彻底、迅速、正确的转型科技公司,成为当下车企不被淹死的通关秘籍。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