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关注汽车产业相关话题的朋友,最近应该有看到两起‘汽车后市场’发生的大新闻,引起无数车主的热议。
天津特斯拉车主在特斯拉官方认证的无事故二手车中买到一辆事故车。
10月底北京一家日产4S店被曝光,虚假清洗保养、截留超量油液等问题。
这两件事具体情况留着明天跟大家分享细节,今天先跟大家分享另一个与之相关的问题,也可以说是概念性问题,就是汽车后市场有关的问题。
汽车后市场是指汽车销售以后,围绕汽车使用过程中的各种服务,它涵盖了消费者买车后所需要的一切服务。
也就是汽车从售出到报废的整个过程中,围绕汽车售后使用环节中各种后继需要和服务而产生的一系列交易活动的总称。
汽车后市场最早的分类是以汽车整车销售的前、后顺序进行分类的,汽车后市场行业简称-车后市。
汽车后市场之所以受到广泛的关注,最主要原因是其每年过万亿的超级市场规模以及较高的利润率,还有未来有望持续增长的潜力。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国内汽车后市场规模已达3000亿元,同比增长约25%,预计2012年将增至4900亿元左右。
2018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突破3亿辆,其中汽车达2亿辆,交通部门预计中国汽车后市场年均增速将超过30%速度增长,每年市场规模破万亿元。
而截止到2020年6月,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达3.6亿辆,其中汽车2.7亿辆。
在国外成熟的汽车市场销售额中,配件占39%,制造商占21%,零售占7%,服务占33%。
国内汽车市场销售额中配件占37%,制造商占43%,零售占8%,服务占12%。
在发达国家市场,汽车制造与销售的利润约占整个汽车产业利润的20%,零部件供应利润约占20%,其他60%的利润是在服务领域中产生的。
所以,相比发展成熟的国外汽车市场,国内汽车销售额中制造的比重偏大,服务的比重过小,与中国汽车制造业快速的增长速度相比,配套的汽车后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汽车后市场在国内尚是发展的蓝海。
据《2013-2017中国汽车后市场蓝皮书》估算,汽车后市场整体行业利润可达到40%至50%,个别细分行业的利润甚至更高。
同时,庞大的市场和较高的利润也引发了乱象,例如汽车后市场长期的“小、散、乱”等等问题,其中,专业汽车4S店占据31%的市场份额,最“弱小”的则是传统汽修厂,目前只占19%的市场份额。
全国有40多万家汽修厂,它们大多以夫妻档、小作坊、路边摊的形式存在,缺乏专业化、流程化、科技化的市场模式,它们是目前汽修市场的主流,相比之下,全国仅有3000 家专业的快修连锁店,属于最劣势的一个渠道。截至2020年8月底,全国范围内企业名称中包含“汽车维修”的共有188.72万家,注册资本在100万元以内的企业是汽车维修市场的主力军,占据总量的62%,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的则占9%。
汽车后市场大体上可分为七大行业:汽保行业、汽车金融行业、汽车IT行业、汽车养护行业(精品、用品、美容、快修及改装行)、汽车维修及配件行业、汽车文化及汽车运动行业、二手车及汽车租赁行业。
按照国内现有的汽车保有量大致估算,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把整个后市场规模平均划分为七大行业,其中每个行业的规模都是千亿级别的大市场。
汽车后市场有三种主要定义:
消费者在使用汽车的过程中所发生的与汽车有关的费用,具体维修、保养、零配件、美容、改装、油品等服务。整车落地销售后,车主所需的一切服务。汽车产业链的有机组成部分,包括汽车销售领域的金融服务、汽车租赁、保险、广告、装潢、维护、维修与保养、日常运行的油品、驾校、停车场、车友俱乐部、救援系统、交通信息服务、二手车等等。国内汽车后市场能形成今天这样的规模,也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发展:
第一阶段1990-1996年,为开始阶段,主要服务对象是公务车。第二阶段1997-2006年,为高速发展阶段,服务对象是以公务车为主,私车为辅。第三阶段2007-2010年,为洗牌阶段,服务对象是私车、公务车各一半。第四阶段2011年以后,为平缓发展阶段,服务对象则以私家车为主了。但是不管怎么样,行业迈向规范化、规模化已经是大势所趋了,特别是今年的疫情更是加快了这一进程,很多的小修理店在疫情的冲击下直接就倒闭了。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