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而智能网联汽车是汽车产业的战略制高点。9月19日,《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方案》对外发布,全球首个网联云控式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将率先在北京经开区启动建设并逐步推广到全市。作为全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最蓬勃的城市之一,北京市建设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将加快相关技术的商业化进程,这不仅有利于城市经济转型升级,也能有效增强民众出行获得感。
亦庄先行 全市推广
目前,国内外自动驾驶企业主要采用单车智能技术路线,受多种因素影响,单车智能技术路线短期内无法实现L4(全自动驾驶)及以上自动驾驶车辆的大规模运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长尾挑战解决较难:极端场景等问题需要用大量测试和真实场景解决,现实中难以实现。
无人驾驶技术分为6个等级,其中L0级别为应急辅助,L1级别为辅助驾驶,可以实现简单的加减速,L2级别为部分自动驾驶,可以实现自动泊车,L3级别已经可以松开方向盘了,而L4、L5级别都是可以实现全自动驾驶的,区别在于L4需要在特定的道路和天气下,而L5可以适应全地。为加快实现L4及以上高级别自动驾驶的规模化运行,在支持单车智能继续迭代完善的基础上,北京市将重点建设全球首个网联云控式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
北京市先期选择在产业基础较好、创新资源集聚、管理体制灵活的北京经开区先行推进,以3-6个月为一个迭代周期,按照1.0阶段(试验环境搭建)、2.0阶段(小规模部署)、3.0阶段(规模部署和场景拓展)、4.0阶段(推广和场景优化)的步骤层层推进,形成成熟模式后将逐步向北京市其他区域复制推广。
目前,北京市已开展1.0阶段建设,部署10公里城市道路、10公里高速公路和1个AVP停车场的智能化基础设施,形成车、路、云等各类交通要素和交通基础设施互联的大型工程开放试验平台,年底前基本建成并同步开展2.0阶段建设。
体系健全 配套完善
全球首个网联云控式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诞生在北京并非偶然。“我市已具备全国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政、产、学、研、用配套体系,形成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雄厚基础。”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道路测试方面,北京市已开放公共测试道路64条,总长度达到256公里,已给13家企业发放了77张测试牌照,安全测试里程超过86万公里,成为全国道路测试里程最长、开放测试道路最多、测试牌照发放量最大的城市。在产业生态建设方面,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上游涌现出百度、北斗星空等一批感知决策系统的头部企业;产业链中游具有地平线等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供应商;在产业链下游拥有滴滴出行等世界级出行服务商,产业链布局较为完善。
放眼北京市,承担此次先行推进高级别示范区任务的经开区,已经构建了以三大创新中心为核心的智能网联创新平台,形成了“研发-测试-示范-生产”的智能网联汽车循环发展生态,聚集了智能网联汽车共性交叉关键技术平台以及自动驾驶测试验证示范平台。
不仅是经开区,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永久举办地顺义区也已逐渐形成智能网联汽车的产业链、产品链。
产业的蓬勃,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支持与引导。2019年以来,北京市发布新版自动驾驶道路测试政策标准,并推动京津冀道路互认,制定仿真测试模拟标准,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不断创造积极条件。
千亿市场 转型机遇
近年来,汽车行业加速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新四化”方向转型。据测算,2020年和2025年,全球自动驾驶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2207亿元和4305亿元,复合增长率约为14%。在此背景下,北京汽车产业也迎来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期。
经开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工作专班负责人孔磊表示,自动驾驶是当前世界各国科技竞争的制高点,也是北京市高精尖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
一直以来,汽车产业都是北京经济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5。2019年,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总体产值已超过500亿元,全市产业链核心企业超过65家。2020年,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领域重点项目就有59个,投资规模达182亿元。
在业内人士看来,谁能在高级别自动驾驶领域率先实现突破,便有望掌控未来发展主导权。而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有助于检验高级别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的可用性、适用性和安全性,有助于加快相关商业模式的探索。
据了解,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迭代,下一步在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高级别示范区将出现L4级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高速公路无人物流、智能网联公交车、自主代客泊车等高级别应用场景,经开区将加速高级别自动驾驶的商业化应用。
惠及民生 变革出行
交通是城市的血脉,出行事关群众日常生活。智能网联化已成为未来出行的升级方向,如何推动实现智能出行的美好未来,让民众能够享受到更安全和更有效率的出行服务,是政府关心的大事。
惠及民生正是北京市创新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的重要基本原则。《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19年-2022年)》明确指出,“以推动实现人类智能出行、绿色出行的美好未来为目标,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与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深度融合,形成现代交通新体系,提升百姓在出行安全和效率等方面的获得感”。
近两年,北京落地了不少智能网联应用场景。如无人接驳、编队行驶、分时租赁、无人快递、无人清扫、无人配送、无人售卖、无人巡检等类型无人车从2019年3月起齐聚首钢园;今年2月,美团开发的无人配送车在顺义、海淀等区域开展了室外无人配送运营。
此次,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涉及的自动驾驶出租车、高速公路无人物流、智能网联公交车、自主代客泊车等应用场景也均与民生息息相关。
“当未来车路协同发展到一定程度,一辆高度智能化的自动驾驶汽车接收到了人们的出行需求,它将自己驶出车库来到人们身边,将人们带到目的地。整个过程中,汽车都将按照已经计算好的路途前行,大数据会帮助汽车躲避障碍、避开拥堵路段,人们将获得近乎完美的出行体验。”业内人士表示。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