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汽车零部件产业进入全新的发展时期,面对产业变革、疫情影响、市场风险,如何在新形势下育新机、谋新篇、开新局,助力构建安全可控的汽车产业链,已成行业关注的焦点。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
“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是今年中央在‘六稳’基础上提出的‘六保’重要措施之一。”10月2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在2020中国汽车供应链大会期间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有供应链的保证,今年全年汽车产销量降幅可能会在4%左右。‘十四五’期间,我国汽车产销会缓慢增长,增速或在1%到1.5%左右。”
供应链没有发生大的问题
今年以来疫情蔓延、国际贸易风险加剧等因素,都令业界忧心忡忡。“今年多种不利因素较为集中,的确对产业链、供应链都是严峻挑战。”师建华表示,从时间上看,其实这种负面影响去年就已经开始,由于宏观经济、国六实施、补贴退坡,以及中美贸易摩擦等因素导致车市下滑。而今年突发的疫情造成大面积停工停产,物流受限,让业内感到焦虑。就供应链而言,有些过度依赖进口零部件的企业就会受到影响。可以说,疫情使整个行业对打造安全可控的供应链问题有了更多的体会,更高的重视。
“疫情给国内供应链带来的启示是,关键时刻只能依靠自己安全可控的供应链,才能保证国内汽车产业链的稳定和增长。”师建华谈到,同时,疫情也促使企业加速转型,这有利于行业的发展。
“如今,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内的汽车产业恢复较好。”师建华认为,这得益于国家疫情防控和推动复工复产的有力措施。事实上,从今年4月起,汽车产销开始逐渐恢复,今年1-9月产销情况良好,说明至少国内供应链没有发生大的问题。
“新四化”是供应链转型方向
“‘新四化’已经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新突破口,也是供应链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在师建华看来,汽车正在向大型移动智能终端转型,智能化、数字化特征逐渐明显,包括自动驾驶、人机互动的舒适性,以及其作为办公、生活、娱乐空间的功能也日益凸显,从而给像华为这样有技术优势的高科技企业提供了用武之地,由此也会推动智能汽车的发展。
供应链的做大做强,与整车生产息息相关;而智能化零部件的发展,也会与汽车的消费终端产生相互作用。“目前的中国汽车行业不是垄断行业而是完全竞争的行业,随着消费升级,国内高端车市场出现较快增长势头。”师建华认为。
而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师建华表示,产品制胜的关键是质量要过硬,要从性能、设计、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下功夫,同时要消除消费者在续驶里程和充电便利性上的焦虑,才能推动新能源汽车健康发展。
着力解决“卡脖子”问题
供应链是汽车产业发展的根本所在,特别是在当前世界汽车产业大变局加速、演化特征趋势明显的背景下,统筹发展、安全发展的难度和紧迫性显著上升。“只有充分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才能有效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互相促进。”为此,师建华提出了五个方面的思考:
一是要加快构建国内供应链大循环,完善自身布局,利用今后5-10年时间发展壮大汽车供应链能力,进而回馈国际市场;二是虽然仍存在大而不强、全而不优、关键技术核心零部件和材料高端设备“卡脖子”问题,但国内汽车供应链已走上全面向上的发展阶段;三是汽车零部件电子化、智能化将为全面改变汽车供应链形态提供更广阔、更丰富的发展空间;四是“新四化”带来新机遇,供应链企业应抓住机遇,加速转型,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五是构建安全可控的汽车产业链,核心是加快发展供应链体系,补短板、强长板,加速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将把补链强链解决安全可控供应链的问题,作为协会‘十四五’期间的重点工作,充分利用协会完善的分支机构和工作平台,重点推动各零部件企业与整车产业链的沟通与融合,着力协助整车企业解决供应链短板和‘断点’问题,推动全行业凝心聚力,着力解决‘卡脖子’问题,共同打造安全可控的汽车产业链,提高我国汽车产业整体竞争力。”师建华强调。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