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汽车厂商在刚刚经历了疫情的猛烈冲击之后,恐怕要面对一个慢性但却更致命的风险:巨额债务。
在疫情造成的这场衰退中,没有一家主要汽车制造商破产。而且看起来,现在这些汽车厂商现金流充裕。
可是,问题也出在这里——越多的现金流,意味着越多的债务。
更何况,现在的汽车厂商还要研发诸如新能源汽车等新技术,相关的成本和费用不断上升,未来,恐怕很多汽车厂商未必能负担得起这些债务。
根据咨询公司Alix Partners的计算,由于疫情造成的停产,截至6月16日,汽车制造商及其供应商已累计了217亿美元的额外长期债务。这进一步将整个行业的债务负担增加至至少1.1万亿美元,是全行业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的3.4倍。而在去年年底,这一杠杆倍数为3.0倍。
Alix Partners汽车和工业业务联合主管Mark Wakefield说:
这种低迷很不寻常,因为市场开放且流动性强。虽说现在破产风险低,但随后会产生影响。
疫情、电动车,传统车企面临双重挑战
今年疫情造成的停工停产则让汽车行业雪上加霜。
随着资本回报率的下降,汽车行业的杠杆在2018年和2019年稳步上升——这主要是因为对新技术(尤其是电动汽车)的大量投资。即便如此,传统汽车行业在全球三大市场的销售依然停滞不前。
在疫情爆发之前,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已经让汽车行业不堪重负。
根据Alix Partners的研究,疫情之前,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已承诺从2020年开始的五年内,为电动车项目投入总计2340亿美元,大约相当于该行业全年的资本支出。
汽车厂商不仅要面对来自特斯拉等电动车企业的压力,更要面对欧洲严格的排放标准。对很多汽车企业来说,新能源汽车一方面是救命稻草,但随之而来的巨额研发费用,却也可能压垮这些企业。
在新技术的压力下,不少汽车企业选择抱团取暖。
通用汽车,宝马和戴姆勒等许多汽车制造商在过去几年中进行了大规模的重组计划,以弥补被新技术研发带走的部分现金流。
很多曾经是竞争对手的车企相继提高合作水平,包括福特和大众,宝马和戴姆勒,通用汽车和本田。近期疫情带来的销售断崖式下滑,也迫使这些企业进一步削减成本,而市场预测,传统车企的削减成本可能将持续多年。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