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行业企业

全球汽车业至暗时刻:行业倒退10年

收藏 阅读:
 
编辑:竹清风 来源:中荣资本 时间:2020-05-04 20:05

在新能源和出行方式等等因素对汽车行业的冲击下,汽车行业早就显现“疲惫之态”,疫情的到来,仿佛只是加速剂,提前带来汽车行业的寒冬。

那么,汽车行业,还有下一个春天吗?

-

01.

中国汽车行业的寒冬

早已到来

——

2018年起,中国车市连续两年下滑,车市淘汰赛加剧,部分车企惨遭出局。市场正常优胜劣汰,车市结构性调整,迈向高质量发展道路是行业规律,但疫情突袭下,加速了汽车行业洗牌。

QQ截图20200504200431.jpg

首先,是受整个经济大环境的影响。近两年全球经济正处于一个寒冬之中,老百姓手头紧,自然消费欲望不高。

其次,市场就那么大,总有饱和的时候。前五六年,中国的汽车市场增速很快,那是因为市场正处于一个快速增长期,有较大的上升潜力。

而如今,整个中国汽车市场年销量已经达到了近3000万辆的规模,这个规模与人们的需求达到平衡,于是市场就饱和了。正是因为达到了饱和,车企也被迫进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残酷的淘汰赛。

02.

疫情冲击下的全球市场

——

德国评级机构Scope Ratings预计,2020年欧洲市场汽车销量或将下降19%,全球新车销量或下降9%

日本经济新闻推算,丰田、日产等7家日本主流车企今年生产水平,只能达到2019年的一半

英国数据分析公司LMC Automotive预测,今年全球轻型车销量可能降到8640万辆,达到自2013年来的最低水平

QQ截图20200504200447.jpg

全球情况也非常悲观。

IHS已经下调了“全球几乎所有地区”的销量预测。就全球整体销量而言,IHS预测汽车销量将下降逾12%至7880万辆,较该公司1月份的预测下调了1000万辆。摩根士丹利预计更加悲观,上半年全球汽车销量将减少800万辆,降幅近20%。

要知道,欧洲一年的销量,差不多是1400万辆。疫情给各大车企带来的损失,相当于一个大洲市场的销量。

疫情的破坏力,已经远远超过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在那场至今令人心有余悸的浩劫之中,汽车业的销量跌幅也不过是8%而已。

麻烦的远不止需求的重创,还来自供应链的中断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3月末全球范围内已有大众、宝马、丰田、福特、特斯拉等20个主流跨国汽车集团宣布关闭部分工厂,全球26个国家上百个工厂受到波及。

03.

谁能救当下的汽车行业?

——

“救救我们!”许多车企以及行业协会发出了这样的呼声,期待国家的利好政策。

在中国,中汽协建议尽快出台政策激发消费潜力,包括限购地区适当增加汽车号牌配额,建议优化延续对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出台汽车下乡促进消费政策等。在美国,主要汽车制造商、零部件供应商和汽车经销商联合致信美国国会,敦促议员和政府采取行动应对经济放缓,提供“强大的信贷工具”,以确保汽车行业在疫情期间能保持充足的流动性。

诚然,国家扶持的确能起到助推器的作用,但这终究治标不治本。我们需要认识到,汽车业的寒冬,并非都是因疫情的缘故,车市的萎靡早已开始

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汽车销量为9032万辆,同比下降3.2%,全球汽车销量连续两年下降。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销售市场,2019年实现汽车销量2572万辆,同比下降7.5%。

一名汽车行业分析师如此表示:“没有一家汽车企业会从这次危机获得增长机遇,一些原本要末位淘汰的车企今年将加速出局。”

能救车企的只有他们自己。

汽车行业,需要一场颠覆性的创新。这种创新早已超越了福特发明的流水线作业、丰田的精益化生产,这种仅仅停留在生产流程的变革,而是要像乔布斯重新定义手机一样,对汽车本身进行变革。

“新四化”(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或许将是拯救汽车业的那根稻草。

比如特斯拉,即使是车市整体下滑近80%的今年2月,特斯拉仍然以3958辆的销量,吃掉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三成份额。

不但占领了新势力造车的销量冠军,还超越奔驰C级、奥迪A6等一众老熟人,占据了高端轿车的销量冠军。

结语

正如古语所言,“严冬不肃杀,何以见阳春。”

其实汽车行业的寒冬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这场寒冬是对各家企业的考验,自然界里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换作在商业战场上也是如此,只有真正有实力、愿改变的车企才能迎来新的黎明。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手机版二维码】

相关阅读
在线汽车投诉 在线购车咨询
自主原创
本周本月热点新闻